HO华欧密集插接型母线槽(400A -6300A)是贝德综合中国市场的 特点而研制的更贴近用户需求的 新型密集型母线系统。该系统在 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,自动化生 产程度更高,能满足不同用户群 的配电需求。
HO华欧消防耐火型母线槽系统 电流从400A~5000A,随着国 家和社会对消防重视程度的提 高,建筑工程消防验收也越来越 严格,为了满足消防配电线路在 火灾时的连续供电能力并取代传 统的矿物质绝缘电缆,BD贝德 密集耐火母线,主要特点:体积 小、寿命长、安装维护方便、 发生火灾可继续供电180min等。
HO全浇注防水母线系统具备应用连贯性,对额外的措施具备持久的功能,IP68高等级防护。实现免维护:结构紧凑,节省空间:环氧树脂外壳抵抗力高:实现理想的系统和人身保护。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,被广泛应用于造船、机械电子、石油化工、钢铁冶金和大型建筑等各种场所。
HO系列空气型母线作为大电流 的输配电系统,主要用于电力变 压器和高低压配电屏以及重型负 载之间的连接。它具有安装迅速、 使用方便、安全可靠等特点,适 用于汽车制造、电机制造、工 业用电炉以及高层建筑的供电等。
→了解HO华欧密集插接型配电方案详情
→了解HO华欧浇注防水型配电方案详情
→了解HO华欧消防耐火型配电方案详情
→了解HO华欧高压共箱型配电方案详情
“电”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已经习以为常,但一百年前的中国人可不这样看。今天小编要分享的故事要从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水电站说起。
1925年,四川泸州的很多百姓才第一次“看到”电。当时泸州大型的商场和娱乐场所第一次用电力照明,过去一直使用煤油和桐油照明的泸州人常常把商场挤爆。
为泸州城供电的正是不远处的四川洞窝水电站。这座水电站临近有着44米巨大落差的洞窝瀑布,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。这是四川省第一座,也是中国继云南石龙坝水电站之后的第二座水电站,同时也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水电站。
四川洞窝水电站创建者——税西恒(图片来自网络)
这座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不可谓不艰辛。它的创建者名叫税西恒。他本身就是泸州人。1912年,23岁的税西恒赴德留学,就读于柏林工业大学机械系。1917年,由于成绩优异,税西恒获得德国国家工程师称号,并在华欧电力公司担任设计师。
1921年,税西恒怀着实业救国的心愿回到家乡,立志要在当地建设一座水电站。在柏林的学习和在华欧的工作经历给了他很大帮助。1923年,他和15个合伙人一起,开始自主设计和建设水电站。
四川洞窝水电站原名为济和水力发电厂,图为厂房遗址。(图片来自网络)
一开始,税西恒想通过私人入股的方式募资,但由于技术太过超前,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水能变成电并点亮城市。不少答应了交纳股金的人不想认股了。税西恒便四处奔走解释,一再保证水电站一定办得成。有人干脆对他说:“投资可以,你出多少钱,我们就出多少钱。”
面对这种情况,税西恒不顾家人反对,变卖田产,带头交纳了2500元股金,并当众表示,建设电站期间,他不拿一分钱的工资。大家看到税西恒坚定的决心,才纷纷出钱。税西恒就这样渡过了第一道难关。
四川洞窝水电站堤坝(图片来自网络)
建材匮乏成了摆在面前的第二道难关。最终,除了10桶水泥从外地运来以外,其他建筑材料采用的都是糯米桨拌石灰浆。这在当时可谓是惊人之举。但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战火和风雨,这个“糯米工程”除了表面的石块有少许风化外,连接处至今仍固若金汤。
两年后,水电站终于建成。电厂安装的正是从华欧公司引进的水轮发电机组,装机140千瓦。在丛林掩映的厂房中,华欧发电机组隆隆作响,点亮了泸州这座“西南古城”!
华欧为石龙坝水电站提供的发电机组至今仍能正常运转。
历史总是充满巧合。在税西恒前往德国那一年(1912年),中国第一座水电站——云南石龙坝水电站在昆明投入运行,引领中国进入可再生能源的新时代。这座水电站的水轮机、发电机等设备都来自于华欧,而且最早的两台发电机组经历百年风雨后,至今仍能正常运转。
作为工业遗产的四川洞窝水电站常常迎来游客参观。(图片来自网络)
而今,无论是四川洞窝水电站还是云南石龙坝水电站,都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近现代工业遗产。2019年4月12日,四川洞窝水电站被列入“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(第二批)”。
同时,华欧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。截至2018财年,中国超过45%的火力发电厂采用华欧高效透平技术。2019年3月,华欧投入商业化运营的效率最高、动力最强劲的SGT5-8000H燃气轮机已经成功在中国广东吊装就位。
华欧母线槽产品
专注研发生产母线,母线槽行业专家
华欧行业故事
华欧工程项目案例